了解噪音會導致哪些聽力變化,才能更好的預防
噪聲對聽力的影響
我們周圍的環境中每天都存在很多聲音,比如電視、收音機等等,如果這些聲音在安全水平下,并不會影響我們的聽力。然而生活中有些噪聲超過了安全強度范圍,并且持續時間很長,我們內耳的感受結構可能受到損傷,導致噪聲性聽力損失。
噪聲對聽力的影響是多種多樣的。當噪聲強度比較低時,可能會影響正常交流,但一般不會對聽覺系統造成暫時或永久性的損害。當噪聲的強度較高時,將會導致暫時性聽力損失,這種聽力損失在噪聲終止后會持續一段時間。如果噪聲強度超過某一臨界水平,就會對耳蝸的內部結構造成損害,并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,有時甚至還會損害鼓膜及聽骨鏈等外周聽覺結構,此外,還會對聽覺系統的中樞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。
暫時性閾移
暫時性閾移是指經強噪聲暴露以后聽敏度出現暫時性下降,其典型表現為聽敏度下降、耳悶感(高頻聽力下降引起的一種主觀感覺,與中耳壓力無關)以及耳鳴。暫時性閾移癥狀持續的時間非常短,不到1小時,也可能為數小時或數天。
暫時性閾移的程度和持續時間取決于所暴露噪聲的強度和時間。引起暫時性閾移的最低絕對聲壓級以A計權表示為75dB,即75dB A。
永久性閾移
當暫時性閾移不能完全恢復時,就稱為永久性閾移。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每次暫時性閾移都遺留輕微的永久性閾移,多次這樣的暫時性閾移就導致永久性閾移。永久性閾移的基本影響因素與暫時性閾移相同,也是強度、持續時間以及頻譜。
噪聲暴露后,腫脹的毛細胞會破裂,從而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。此外,還會出現毛細胞扭曲、靜纖毛融合或者靜纖毛不再能夠有效地向毛細胞傳遞能量。進一步的損傷會導致聽神經纖維變性,使中樞聽覺系統發生改變。
如果受損的毛細胞數目較少,在噪聲暴露的早期不會感覺有明顯的聽覺變化。聽覺功能的上述微小變化具有積累效應,也正是這種累積效應使得損傷很隱匿。因此,在聽力損失對生活方式發生顯著影響之前, 患者很難意識到自己的聽力下降。多年重復的噪聲暴露才會使其意識到聽力發生了變化,遺憾的是,這時已經為時太晚了。
聲損傷
聲損傷出現于一次強烈的噪聲暴露,如爆炸。即使暴露時間很短,但強度過高,也有可能導致耳蝸永久性的損傷。除了直接損傷耳蝸內毛細胞外,鼓膜也有可能破裂,聽骨鏈可以中斷。這種情況下出現的聽力損失會立刻引起注意。
☆
研究表明
噪聲導致的最大閾移一般發生在噪聲暴露后的10-15年內。大多數噪聲聾均出現在2000~6000Hz的頻率范圍內,損失最嚴重的頻率是4000Hz,典型的噪聲性切跡為聽覺器官對寬帶噪聲信號的反應。隨著噪聲強度的增加以及其它因素(如年齡)的混雜,2000~6000Hz以外頻率的聽力也會逐漸受到影響。
盡管噪聲性聽力損失一般呈斜坡下降型,但隨著8000Hz聽力損失程度的進行性加重,聽力凹陷會消失,而且當耳蝸受損后,低頻聽力也會下降。最常見的長期噪聲暴露的聽力曲線是雙側對稱的,但是也有可能出現非對稱的情況。
- 上一篇:給老人配老人助聽器要注意哪些
- 下一篇:為兒童選擇助聽器有哪些需要家長注意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