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發現耳聾應早治療
老年人是聽力障礙的高發群體。但是,有相當一部分老年弱聽人士認為,只要還能勉強聽到,就盡量不佩戴助聽器,免得產生依賴。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。
聽力學界公認的原則是:助聽器是作用在殘余聽力上的輔助設備。在醫學保健發達的國家,人們在剛發現聽力下降時就及時選配助聽器,這樣不但能解決工作生活中的交流障礙,更能夠保護殘余聽力,延緩聽力損失的發展;反之,如果等到聽力損失加重,耳聾時間延長,有些患者會發展為言語識別率下降,表現為能聽到聲音,但不能理解語義,比較難于從助聽器獲得更多的益處。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,他們與家人的交流減少了,只對常規的生活對話做被動的應答,依賴口形表情判斷,在對話中往往自言自語,無法與人產生更多的語言溝通,逐漸陷入孤獨中。等到發展為極重度耳聾甚至是全聾,即使有意愿選配助聽器,也只能感受聲音,很難分清語言,或是由于沒有殘余聽力而無法選配助聽器。
康復醫學界提出,應對疾病的最好方式就是早發現、早干預、早康復,這個觀點最初應用在聾兒的言語康復。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,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已經擴大到廣大成年耳聾患者,并已改善了眾多老年人的生活質量。老年人參加社會活動時不但能增長知識,與社會共同進步,還滿足了情感上的需要,享受到了交流的樂趣。
特別強調,發現耳聾早治療、早干預、早康復,是對自身的聽力健康負責。積極改善聽力,積極參與社會活動,可有效提高您的生活質量。
- 上一篇:為什么剛戴助聽器能聽見聲音,但聽不清?
- 下一篇:讓您的助聽器佩戴更舒適